近日,龙钢公司档案馆迎来一份特别的“礼物”。它来自退休职工张乾贞捐赠的一把办公木椅。当这把看似平凡的木椅被小心翼翼搬进实物展厅时,犹如一把钥匙,悄然打开了尘封已久的企业记忆之门。3厘米厚的实木面板上,天然裂缝如岁月镌刻的纹路;榫卯咬合的框架历经半个多世纪,轻叩仍发出清越的回响。斑驳的铁红漆下,“韩大铁厂·08号”的烙印若隐若现,这个承载着龙钢记忆的老物件,是企业创业史的活化石,更是工匠精神跨越时空的见证。
龙钢公司始建于1958年,1960年名为韩大铁厂,是一家县办企业,正处于艰苦的创业期,厂里的一桌一椅都是由职工在木工房里用纯榫卯工艺打造而成。这把编号“08”的木椅,未用一钉一铆,15斤重的实木结构,简单又厚重,诉说着建厂初期“实用至上”的朴素追求,体现了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龙钢精神。
据张乾贞老人回忆,这把椅子最早陪伴基建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孙随学伏案工作,后由他继续使用。2018年出于爱惜,他特意为椅子重新上漆,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却不慎覆盖了编号印记,这曾让他懊悔不已。然而,当他在中国铁路博物馆看到詹天佑时代的木椅也历经重漆后,被陈列在展厅诉说着铁路故事时,他恍然醒悟:“原来老物件的价值,不在于表面符号,而在于承载的精神。”
今年3月份的一天,公司档案管理员们为收集“口述档案”素材走访老职工时,张乾贞非常激动,决定把这把椅子捐赠给企业,并讲述了它的故事。如今,这把见证企业蜕变的老椅子迎来新使命。它早已超越其使用属性,成为立体的厂史教材:榫卯结构是匠心的物证,天然裂缝是自然与工业的对话,就连那层“失误”的红漆,也是时代变迁的见证。“希望年轻人能通过它,看见父辈在那段艰苦岁月中创业的情景。”张乾贞的期待,道出老一代龙钢人的心声。
这把木椅,是个人记忆与企业历史的交织,更是龙钢精神的永恒传承。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它如同精神灯塔,提醒我们:所有伟大成就,都始于平凡坚守;所有辉煌背后,都藏着最初的执着与匠心。当它最终走进公司档案馆,获得编号SW·2025-001,便不再只是一件藏品,而是化作时代的注脚,向后人诉说着“以匠心铸根基,以岁月写传奇”的动人故事,永远铭刻在企业历史长河中。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