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能源管控中心以智能制造为笔,以精益管理为墨,构建起智能感知、精准调控、系统优化的“三位一体”节能体系,助推系统能耗降低、生产指标提升。
设备焕发“智慧新生”
该单位以“绣花功夫”深挖设备潜能,将智能控制技术深度融入生产流程,运用气动阀与振筛开停连锁和闭环反馈技术,建立设备入口负压智能调控系统,实现大功率设备变频自动控制,日均节电7000kWh。同时,对能源保供系统关键设备进行参数优化调试,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下,月均节约电费2万元,使传统设备焕发“智慧新生”。
靶向破解“待机黑洞”
面对设备间歇运行的待机耗能难题,电工专业技师李金波带领技术团队开展“靶向治疗”。在不过料的情况下,通过变频器低频调整攻关改造,使设备在非作业时段进入“智能休眠”模式,实现设备待机能耗直降60%,月创效1.45万元。依托设备健康管理平台数字系统,运用振动、温度、电流等多项参数生成设备运行记录,使预防性维修准确率显著提升,用技术革新诠释“度电必省”的极致追求。
优化构建“智控体系”
在能源保供设备改造中,该单位突破程序保护壁垒,优化构建“负压、浓度、给料量”的“三位一体”智能控制体系,使工序间物料消耗显著降低,年节约40余万元。同步推进的生产系统气体保供优化项目,通过对重要工序阀门与主体工艺生产进行联锁、识别、控制,建立27个监测点数据模型,降低气体供应量,使系统运行效率提升11%,节电率达17%,真正实现“气随产动、精准调控”。
技改培训“双轮驱动”
该单位深入推进“揭榜挂帅”“指派制、认领制、挑战制”等工作机制,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现场调试和工艺参数优化升级,在节能技术攻关中锻炼培养后备人才。同步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和学习型团队建设,通过导师带徒、技能比武等形式,培养出多名智能化改造骨干,打造出一支既懂生产工艺又精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生产稳定运行和节能增效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根基。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