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艺术园地 散文

美丽的地黄花

2019-07-08 18:12    来源:规划发展部    作者:苏洁

        周末随着闺蜜一起到一处农家庄园去散心,品尝着原生态的农家饭,惬意地享受着久违的轻松。饭后我们一起在庄园内四处溜达,欣赏着平日里少见的景色。

        在经过一片片黄瓜、西红柿、辣椒等硕果累累的菜地后,一片紫色的花田映入了我的眼帘。我不敢置信地眨了眨眼:“快看呀!这不是咱们小时候在地边常看到的喇叭花么?那时候可没少吃它”。我弯腰采下一朵,将花萼放进嘴里轻咬,又说道:“没想到这野花现在都有人种了呢,我好久都没看到这喇叭花了”。闺蜜赏了我一个大大的白眼:“你还叫它喇叭花啊,你知道这是啥么?”我再打量了一下手中咬过的残花:“这不就是小时候常见的喇叭花么?连味道都没变呢”。闺蜜抚头道:“哎,真是服了你了,只给你说一遍啊,它叫地黄、地黄、地黄,是药材,要不人家种这干啥呀,让你看呀?”我吃惊的抬头看她:“地黄,不会吧?六味地黄丸里的地黄么?”得到肯定后大惊小怪地嚷道:“天呀,地黄?这喇叭花就是大名鼎鼎的地黄啊,早就知道地黄的药用功效很大,但一直也没和这小小的喇叭花联系到一起呀”。

        在我的认知中,这地黄花就是那种到处可见,最平易近人的且陪伴了我整个童年,带给我快乐的小野花。突然得知它的真实身份,仿佛一个一直陪伴我的可亲老人华丽变身,成为了深入民间体验疾苦的皇帝一般,令人肃然起敬起来。放眼望去,一片紫色的花儿沐浴在阳光下,花上、梗上、叶上被一层细细的灰白色长茸毛覆盖,在各类蔬菜的陪伴下亭亭玉立,这一片小小的地黄花田引得蝶飞蜂嗡在花叶间翩翩飞舞的景象,美丽至极。

        据查,地黄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30厘米,常生于海拔50~1100米的荒山坡、山脚、墙边、路旁等处。只要有土的地方就有地黄。地黄喜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是喜光植物。地黄有“三怕”,即怕旱、怕涝、怕病虫害。它的根系少,吸水能力差,稍微干旱即易凋萎;土壤水分过多则肉质根茎易腐烂。其根部为黄白色而名,是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以地黄为主的中成药主要有: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胶囊、九子地黄丸、干地黄丸。

        现在回想起小时候,真是有点心惊胆颤的。那时候家长们都很忙,基本上都是采取放养的办法,小孩子们在一起玩,胆大到无所畏惧,总喜欢用嘴去探索世界,啥都敢吃。山上、田边的野草让孩子们吃过的比比皆是。夏天放暑假是小孩子最快乐的日子了,小伙伴们成群结队的满山跑,渴了就挖甜根草的根吃,它的根长的很深,经常只拔出半截,但不影响甘甜的口感。饿了就摘小米草的豆荚吃,一棵棵小种子吃到嘴里也会有爆浆的感觉。还有一种叫黑星星的黄豆大的小浆果,吃的舌头都是紫的。地黄花也是在夏季盛开的,十分受小孩子欢迎,蜜蜂和小虫也都喜欢在这花上爬进爬出,我们把昆虫赶走,摘下一朵咬着花芯儿吃,清香的甜味到现在依稀还记得呢。

        说起来,地黄这种植物还真是奇怪,看着弱不禁风,风吹日晒等很多状况都会令它死亡。但它又是个生存能力很强的家伙,在乡下的田边地头、犄角旮旯、墙头屋顶,到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一棵巴掌大的地黄,几片绿叶,一两根花梗和几朵紫色的花儿,一串串的朝四周盛开着,如喇叭、似铃铛,时刻歌唱着生命的歌谣。

        这就是美丽的地黄花啊,看似柔弱却有着顽强的生存能力,小小的块根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无论生活带给它何种磨难,始终不忘初心,努力绽放,用生命保护着人类的健康。

上一篇: 莲叶何田田
下一篇:故乡的七月
  • OA系统
  • 企业邮局
用户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建言献策 | 企业邮局 | 联系我们
行政管理部:0913-5182286 党群工作部:0913-5182082 品牌营销部:0913-5182135
  
版权所有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2014 陕ICP备05004228号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