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立方”变成“冰立方”,首钢工业遗产化身“雪飞天”,千余辆氢能大巴穿梭于赛场,三大赛区26个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中国以实际行动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也向世界集中展现了中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强决心和不懈努力。
“绿色办奥从理念到行动、由愿景变现实。”2月18日,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办的美丽中国·绿色冬奥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介绍说,中国政府全面落实绿色办奥举措,充分改造利用鸟巢、水立方、五棵松等原有奥运场馆,新增场地从设计源头减少对环境影响。北京冬奥会的绿色低碳实践,为后代留下了丰富、宝贵的可持续性奥运遗产。
王金南指出,正如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所诠释的北京冬奥会精神一样,中国将以绿色冬奥为契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成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冰的大道速滑馆,碳排放趋近于零;
冬奥会全部场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
冬奥会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占全部赛时保障车辆的84.9%,为历届冬奥会最高;
……
在王金南看来,冬奥会开幕式上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大火,充分体现低碳环保,这是绿色奥运的新起点。
本届冬奥会积极推动低碳项目建设,充分应用低碳技术,通过低碳能源利用、低碳场馆建设、低碳交通、低碳办公等低碳管理措施,采取林业碳汇、企业捐赠等方式实现碳补偿。
王金南指出,通过使用大量光伏和风能发电、地方捐赠林业碳汇、企业赞助核证碳减排量等方式,圆满兑现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
与此同时,打造绿色赛区,所有新建场馆均采用高标准绿色设计和施工工艺,延庆和张家口的场馆建设以“山林场馆、绿色冬奥”为目标,采取避让、减缓、重建、补偿等保护措施,从设计源头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创造特大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奇迹
作为“双奥”之城,北京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创造了特大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世界奇迹。
王金南介绍说,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不懈努力治理北京和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改善北京生态环境质量,特别是赛期空气质量,同样是中国冬奥申办时的庄重承诺。
“通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采取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重大举措,北京空气质量大幅改善。”王金南透露,2021年,北京6项主要污染物首次全部达标,细颗粒物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相比2017年下降40%,优良天数达288天,比2017年增加62天,“北京蓝”日益成为常态,特别是冬奥会期间的北京空气质量达到有PM2.5监测以来最好水平。
数据显示,2月4日至17日,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京津冀三地PM2.5浓度同比下降40%以上,周边地区同比下降30%以上;特别是2月4日开幕式当天,北京市PM2.5日均浓度更是低至5微克/立方米。
赫赫有名的首钢,为改善北京空气质量进行整体搬迁。首钢原址目前已经被打造成为北京冬奥组委会办公地和自由式滑雪项目大跳台比赛场地,实现由“炼钢之火”到“雪舞冰飞”的华丽蜕变,成为绿色办奥、美丽中国的一个生动实践和一道亮丽景观。
王金南坦言,联合国环境署高度评价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认为创造了特大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北京奇迹,为发展中国家城市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冬奥蓝”得益“人努力”“天帮忙”
北京冬奥会期间,蔚蓝的天空将运动员在冰雪赛场上的表现衬托得更加精彩纷呈。“北京蓝”成为冬奥会亮丽底色。“冬奥会期间的良好空气质量,充分体现了多年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克难的成效。”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大伟认为,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主要得益于“人努力”和“天帮忙”。
一方面是,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2013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作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区域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
另一方面,春节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管控到位。历史监测数据表明,每年春节期间集中燃放烟花爆竹都会引发重污染天气。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及周边8省(区、市)严格实施烟花爆竹禁售禁燃禁放,广大群众积极支持、清新过节,取得良好效果。
张大伟透露,区域内,农历除夕、初一、初五和十五等重点时段均未出现污染高值,空气质量总体优良,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与去年春节同期相比下降80%以上,为历史最好水平。
在气象条件上,赛事期间北京市冷空气活动较频繁,与历史同期相比,气压和风速偏高,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偏低。特别是开幕式前后,北京、张家口等城市持续受到偏北冷空气影响,大气扩散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污染物浓度下降。
不过,张大伟同时指出:“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偏高,遇到不利气象条件,环境容量降低,空气质量还会有所波动,需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