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朱晓波 报道
5月17日,欧洲议会的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 (ENVI) 以49票赞成、33票反对和5票弃权,通过了关于碳边境调节机制 (CBAM) 的法案文本。
根据欧盟此次通过的碳边境调节机制法案文本,碳边境调节机制本质上是对特定进口产品征收碳税,意在保护欧盟境内企业的气候行动,避免这些企业将生产外包给碳排放目标较低的国家从而造成碳泄漏(Carbon Leakage)。早在2021年7月份,欧委会就提出了碳边境调节机制初步方案。对比此次最新通过的法案文本来看,内容更加激进,要求更加严苛,欧盟似乎在CBAM这条路上越走越执着。
据了解,欧洲议会将在6月6日~6月9日进行全体审议投票。如果此次投票通过,将代表欧洲议会对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正式立场,形成欧洲议会的碳关税法案,碳边境调节机制也将作为正式的法律文本在欧洲生效。
如果6月份的投票再次通过,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即将出台的碳关税法案,将引发世界针对新贸易规则的博弈,国际贸易体系和产业格局将发生新一轮的变化。同时,欧盟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实施将对全球贸易,尤其是钢铁等相关行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拟全面梳理一下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来龙去脉。
争议不断 近2年步伐加快
从巴黎气候协定到哥本哈根气候协议,欧盟似乎认为其一直站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制高点。一直以来,欧盟对域内碳减排有着迷一般的执着。碳边境调节机制作为一项平抑欧盟境内碳减排积极行动的机制,很早就开始在欧洲地区酝酿。在国际气候谈判启动之初,碳边境调节机制就是讨论议题之一。但它的实施一直饱受争议,支持者认为碳边境调节机制可以降低碳泄漏风险,反对者则认为该机制是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
终于,2019年,欧委会提出了“欧洲绿色新政”工作计划,其中建议采取碳边境调节机制并尝试对部分进口产品征收额外的关税;2020年3月份,欧委会针对启动这一机制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收集公众意见;2021年3月份,欧洲议会通过决定,要求欧委会按计划自2023年起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
2021年7月14日,欧委会正式公布“欧洲绿色新政”,明确到2030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1990年排放水平至少减少55%,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法定目标。为了配合推进“欧洲绿色新政”,欧委会同时公布了16项立法草案,业内也称作“Fit-for-55”一揽子计划。碳边境调节机制,也就是所谓的“碳关税”法案,自此正式浮出水面。
旨在避免碳泄漏 督促境内企业深入碳减排
出台碳边境调节机制法案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欧盟一直以来称,在其不断提高减排目标的过程中,面临碳泄漏问题。所谓碳泄漏就是指对于严格执行碳减排计划的国家或地区,其区域产品生产活动(尤其是高耗能产品)可能转移至其他未采取严格碳减排措施的国家或地区,导致前者减少的碳排放被产业转移所带来的新增碳排放而抵消。欧盟认为,这对于其境内的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欧盟意欲着力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欧盟碳市场主要覆盖电力行业和工业部门,电力行业碳配额已接近全额有偿分配,而工业部门仍采取免费配额。与电力行业不同,如果欧盟直接取消或全面降低工业部门的免费配额,势必会导致境内工业部门将产业转移至碳排放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因此,碳边境调节机制成为一项重要的机制,意在确保进口产品与欧盟本土产品承担相同的碳排放成本。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保护欧盟境内工业免受碳定价权弱或无碳定价权的国家或地区的工业竞争影响;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降低本土企业在工业领域免费配额占比,促使其做出更多的碳减排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