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度冶金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公布,东北大学11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学校相关成果在冶金工业领域作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创造性贡献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
据悉,冶金科学技术奖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金属学会共同发起并设立,旨在推动冶金工业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工作,是中国冶金行业最高科学技术奖。本次评选共111个项目获得表彰,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3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58项。
获奖项目简介
赵兴东教授主持完成的“深部金属矿采动地压防控及其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项目构建了矿山三维可视化工程灾害模型,直观展现采掘工程设计与复杂地质结构、地质灾害风险间三维空间映射关系;提出一种应变软化岩体采用广义Hoek-Brown屈服准则的圆形开挖体围岩应力、变形与破坏自相似数值算法;创新了深部采场结构设计方法,创建了基于采动岩石失稳响应的深部采场结构设计方法,提出了深部采动岩体失稳的应变判据;开发了深部采场预控顶下向中深孔落矿方法,落矿效率提高35%,安全性好;研制了新型释能支护系统,能抵抗多次往复动力冲击,与类似锚杆比,释能能力提高10%以上,所支护的巷道返修率为0。研究成果在陈台沟铁矿、红透山铜矿、三山岛金矿等深井开采矿山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推进了深部金属矿开采技术进步。
顾晓薇教授主持完成的“露天开采低碳生态化设计及无人智能采矿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项目首次创立了露天矿开采方案整体优化理论体系,研发了露天矿开采方案整体优化软件系统,在国内外率先提出生态成本内生化的矿山设计思想,建立了生态成本内生化的矿山优化设计技术。项目解决了露天开采方案五大要素整体优化理论和方法缺失、五大要素协同优化模型和算法空白问题,攻克了露天开采生态成本量化难、生态成本内生化设计理论缺失等难题,有效提高了矿山资源利用效率、大大降低了矿山生态冲击,为我国露天矿低碳生态化设计与智能高效开采提供重要的理论及应用依据,对推动我国露天开采领域的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李旭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机器视觉的宽厚板轮廓及板形CPS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项目研制出超宽幅钢板轮廓和板形的动态智能感知装备,开发了基于实时轮廓数据和数字孪生驱动的可控点平面形状智能预测模型,构建了多源数据与多模型联合解析的板形动态数字孪生模型体系,成功开发出具备智能识别、精准计算、闭环控制和动态优化等特征的宽厚板轮廓及板形CPS系统。该项目是数字孪生和CPS系统等新兴技术由概念普及向创新应用的成功探索和实践,使产线综合成材率、生产效率、工序成本等关键指标控制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在宽厚板主生产流程智能制造“无人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行业推广意义。
张芳教授参与完成的项目“新能源汽车用高端硅钢产品创新与应用技术开发”获一等奖,薛向新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典型冶金工业固废整体梯级绿色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杜林秀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V-N微合金高强韧中厚板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王丙兴副教授参与完成的项目“高品质厚板关键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田勇教授参与完成的项目“船用高止裂韧度特厚钢板关键制造技术及应用”、张琦教授参与完成的项目“钢铁联合企业数字化网络化能源管控系统开发与应用”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