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加热炉炉墙施工后出现较大裂纹。该炉墙采用低水泥浇注料按照1.5m×1.5m隔块浇注施工,浇注厚度为230mm,施工后养护12小时拆模,材料已经硬化,但强度不高。炉墙中上部呈“丄”形开裂。裂纹大小:由上至下500mm高,由宽到窄从5mm到1mm。施工采用溜槽方式下料,溜槽宽度100mm;浇注料的振流性好,自流性较差,流动损失大;裂纹产生后,施工人员采取更长的振动时间以便更充分排出空气;施工部位周围有炉子在生产。
据专家分析:热源的存在不会在短时间内影响材料的施工性,但会在施工后的较长时间内造成炉墙浇注体水分由下至上快速迁移,造成浇注料下半部分先失去施工性,先硬化;炉墙中上部水分较多,硬化偏慢,炉墙上部接触空气且失水过快,优先中部硬化,但强度不足时受锚固砖固定作用将上部浇注体拉碎。普通浇注料在较窄的溜槽内无法形成快速下料,加水量会比正常略多,以及过长的振动造成炉墙上部下沉颗粒减少,加剧了裂纹的产生。
综合以上情况,为了避免浇注料开裂情况发生,项目方采取了相应措施。
首先,对浇注料加水量进行严格的定量控制,记录每吨材料加水情况,形成书面文件,严格要求施工方执行,对于狭窄溜槽施工,采取了强制推送方式,后期改为塑料管路改善溜槽效果不佳的情况。
其次,在浇注料震动时采取300mm~500mm堆料后进行振动排气,且每次振动在浇注炉墙内保持均匀,避免在一点过长时间振动,通过目测以气孔无上浮、表面依然可见大颗粒为准。
第三,在施工部位采取了养护期间移除热源的办法,养护期间将热钢坯放置离炉子距离>5m以上的部位,避免了炉子养护异常热源的存在。
最后,在浇注料表面采取覆盖塑料薄膜处理。通过以上改进措施,浇注料在施工后12小时进行拆模,浇注料硬化正常,浇注料表面光滑且无裂纹。
浇注料的加水量对浇注料的各方面性能有着多方面关键性影响。经过后续的材料分析,发现此次所用浇注料存在着对加水量不敏感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浇注料抽检期间难以发现,该材料在实验室转速较快的搅拌机内可以在规定要求范围内实现快速达到施工状态;然而在施工现场大体积搅拌和转速较慢的搅拌机下难以搅拌均匀,通常会造成加水量偏大的情况。在浇注料领域已经出现了搅拌设备大型化、快速化的情况。这里也应该注意到,过快的转速也会造成一些问题,材料摩擦发热不能被忽视;在材料方面,高效减水剂可以大幅降低加水量,但反应速度过慢的减水剂也不适合部分项目,应在减水性和速溶性之间进行适当取舍。
浇注养护时表面覆膜
大型高转速强制搅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