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上海组织召开钢铁企业研究院院长座谈会,会议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科技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院院长毛新平出席会议讨论并讲话。毛新平院士担任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主持编制了《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愿景和技术路线图》,并代表行业进行了发布,推动钢铁协会科技创新委员会共同商定八大世界前沿低碳技术并提出政策支持计划,对钢铁行业科技创新、未来发展有独到见解和强烈责任意识。
毛新平在讲话中表示,钢铁协会组织主要钢铁生产企业研究机构负责人,站在中国钢铁工业乃至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前沿,研究讨论科技创新重大问题,对于钢铁行业意义重大,值得管理者和科技人员认真思考。
对于钢铁工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问题,他认为,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占据世界钢铁工业半壁江山,并逐步向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代发展,这是我们思考中国钢铁工业未来发展的大背景。他进一步指出,钢铁工业是社会的重要环节,其重要功能是将原料转化成社会所需要的钢铁产品。未来将采用什么样的原料来生产钢铁材料?我们在研究钢铁工业的低碳发展愿景及技术路线图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思考这个问题。大家知道,目前我国废钢使用量约2.4亿吨,以后每年还将新增1000万吨到1500万吨,2050年前后将达到约6亿吨,与此同时全国的粗钢产量将维持在6亿吨左右。因此,未来我国钢铁工业不可避免要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由于多次循环使用,废钢中的残余元素不断累积,会给钢铁材料制造的各个工艺环节带来问题,特别是影响材料最终的组织和性能。如何采用废钢生产出合格的、高性能的钢铁材料,将是我们钢铁工业面临的挑战。目前欧洲、日韩等世界钢铁同行已经布局研究相关问题,我国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布局。
他认为,是否成为钢铁强国的问题可以从技术和管理两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价,提出一个钢铁企业能力评判的标准体系,通过这样的工作还可以明确我们的短板在哪里,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哪些方面。同时,他建议在相关标准和规则规范方面体现钢铁行业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对用钢的标准进行迭代发展,一些低强度的材料,通过标准的方式屏蔽掉,引领钢铁材料的升级。
对于如何推动共性技术协同创新,毛新平表示,非常赞同上海共识,通过创新联合体的方式来推动钢铁行业共性技术的创新是正确的选择,关键是要避开竞争性的技术,选择共性的、基础的技术展开,以行业协会牵头,由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起来的创新联合体来承担。
他最后指出,在进一步扩展钢铁材料应用方面,中国宝武“综合材料解决方案中心”的经验值得推广,钢铁行业应该走出去,建立多产业间的沟通协调合作机制,进一步了解、辨识客户需求,找到钢铁材料施展的舞台,共同推进钢铁材料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