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的长河中,我家的那几面石窑洞宛如一位默默无言的老者,静静伫立在半山腰上。斑驳的石墙,记载着祖辈们精心雕琢的心血,见证着我们家几代人的成长与奋斗,承载着我儿时最温暖、最美好、最难忘的记忆。
石窑洞依山而建、随山顺势,仿佛与山融为一体,周围环绕着一片树林,在四季流转中,树林会变换成不同的颜色,春日的青山好景、夏日的繁花似锦、秋日的硕果累累、冬日的银装素裹,窑洞被衬托出别样的氛围。
我的爷爷是一名石匠,周围十里八村的窑洞都出自他手。小时候,听父亲讲述,那一块块留着铁锤敲打过痕迹的粗糙的石头,都是爷爷他们从周围的山谷中寻觅、经过千锤百炼的打磨、精心雕琢,才形成或大或小或方或圆各式各样不同的形状,最终堆砌成我们遮风挡雨的家,他因此也成为乡亲们口中那个技艺精湛、德高望重的神奇人物。
就是这个乡亲们口中的神奇人物,靠着他那双粗糙而有力的双手,用他精湛的石匠技艺,靠着一锤一凿的辛勤劳作,供养父亲姊妹几个读书。哪怕生活的重担如巨石般压顶,他也从未有过丝毫的退缩,用他那宽厚的肩膀,为儿女们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建立起了一个又一个小家。
记忆中,窑洞内的陈设简单而实用,一张大炕占据了窑洞的一侧,冬日里,炕下的炉灶烧得旺旺的,整个窑洞都被烘得暖烘烘的。一家人围坐在炕上,或吃饭,或聊天,欢声笑语在窑洞中回荡,至今仍历历在目。
随着时光的流转,村子里建起了越来越多的砖瓦房。它们高大明亮,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相比之下,我家的石窑洞显得简陋和寒酸,但在我心中,它却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它是我童年的乐园,是我避风的港湾,是我与祖辈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的根。
岁月更迭,父辈们在爷爷的庇护与期望下茁壮成长。他们带着爷爷赋予的坚毅与勤奋,逐渐走出窑洞,迈向更广阔的天地。我们这辈人也都因生计在城市中奔波忙碌,而那几孔石窑洞,依旧在半山腰上守望着,像是在等待着远方游子的归来。
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分散在各地的家人才如归巢的鸟儿般纷纷回到这里。此时的窑洞又被欢声笑语填满,被袅袅炊烟萦绕。曾经在窑洞里玩耍的孩子们,而今已长大成人,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在外的经历与收获。石窑洞的意义也早已超越了住所本身,见证着家族的延续,成为大家庭感情的集聚地、心灵的归宿地。
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会想起我家的石窑洞,想起已经过世的爷爷,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岁月的故事。他那质朴的模样、温暖的气息,如同明灯一般,照亮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让我在喧嚣的尘世中,依然能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归属感。我知道,无论我走得多远,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石窑洞都将永远屹立在那里,等待着我们归来,等待着我们重新去触摸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去感受那份深深扎根于黄土地的深情与眷恋。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