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最大的收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经验。在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不断强化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一批优秀的企业也涌现出来。在这些企业的肌体内,不断进化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要求的市场基因。
迎来40岁生日的沙钢,就是这样一家带有市场烙印的钢铁企业。这个烙印,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将其概括为“一切从市场出发,把握市场变化规律高效创新”。这是沙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由于其闪耀着的辩证思维的光芒,我们称其为“沙钢辩证法”。
“沙钢辩证法”的启示意义,源自其3个层面的内涵:
其一,在战略决策上,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握市场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在不断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中适应市场,领先一步。
对企业来说,从市场的矛盾入手研究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企业应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综合考量各种市场变化因素,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抓住主要矛盾,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阶段性目标任务,抢得先机。
1984年,沙钢拆掉螺纹钢、棒材生产设备,改为专业生产窗框钢,并明确提出“冲出全省,产品质量在全国争第一”的奋斗目标。1988年,沙钢窗框钢市场占有率达65%后,沙钢又相继进入长材和板材生产领域,进入世界钢铁“第一方阵”。从2006年开始,钢铁产能过剩局面不断加剧,沙钢大规模项目建设也暂告结束,代之以采用市场化运行模式的联合重组。2009年,为适应金融危机后新的发展阶段要求,沙钢又开始实施总投资达100余亿元的新一轮节能减排、结构调整重点工程。现在,围绕“打造百年老厂”的长期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地做精做强钢铁主业,做大做优现代物流,做好做实非钢产业,打造国际知名钢企,又成为沙钢人新的奋斗目标。
沈文荣说:“沙钢的40年,就是在不断否定自己之中度过的。”正是这种“否定自己”带来的前瞻性调整,使沙钢总能跑在市场变化的前面。
其二,在路径上,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企业自身改革创新是市场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在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太多企业或等待环境好转、或依靠国家救市、或批评竞争对手的行为。而沙钢的作法是通过改革创新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拼搏出企业的持续发展空间,并促进市场环境好转。
沙钢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段不断改革创新的历史。比如,沙钢牢固树立“科技领航”的创新理念,充分发挥科技的革命性作用,持续推动着企业的成长;通过管理扁平化、核算单位最小化等改革创新手段,辅之以信息化和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人员、资源等各类生产要素的高效组合,进而实现了快速的市场反应,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的生产,以及最优质的用户服务,最终实现企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沙钢的改革创新具有主动性和领先性的特点,始终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始终能够先人一步做出反应。这也是在今天如此低迷的钢铁市场中,沙钢依然能够取得骄人业绩的根本原因。
其三,在方法上,围绕企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促使事物向进步的方向转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各种矛盾的集合体———投资和过剩的矛盾、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创新和成本的矛盾……这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都不可回避。然而,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力量,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沙钢一直致力于创造有利条件,主动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比如,在引进短流程生产线时,沙钢在市场风险和装备升级中选择了后者,摘掉了技术装备落后的帽子,把风险转化成了机遇。在资源环境的制约日益显现时,沙钢及时提出“环保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培育出新的源自节能环保的竞争力。在2008年下半年市场环境急剧变化时,沙钢提出,要将传统的产品结构多元化和高新化、生产结构长流程与短流程相结合的优势,迅速转化为克服困难和压力的先发优势。几年来,他们紧紧围绕市场调优、调高产品结构和用户结构,打造出市场竞争新优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是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核心的。如何读懂市场、研判市场、做出恰当的决策,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市场经济有自己的生存法则。简单地套用沙钢的发展路线并不能让所有钢铁企业快速脱困。然而,解读“沙钢辩证法”,挖掘其内涵,有助于我们认清市场经济的生存法则。这也是“沙钢辩证法”带给我们的启示意义。
我们相信,对处于改革深水区的钢铁企业而言,只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市场、把握市场规律、主动改革创新、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就一定能走出一条适于自身发展的特色强企之路,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