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官网发布了关于印发《山西省钢铁企业改造提升2022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通知。
《行动计划》提出,2022年对山西全省24户钢铁企业开展入企服务,重点推进67个产能置换、节能改造、超低排放等项目建设,总投资761.4亿元,2022年预计完成投资258亿元。力争全省钢铁行业非限制类炼铁先进产能达到60%以上,炼钢先进产能达到50%以上。产品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非建筑类钢材品种占比达到30%以上。对标国际一流,重点打造1户世界先进企业,培育3-5户龙头企业,实现布局优化与集群发展,逐步形成太原不锈钢、运城汽车及工业用钢、晋东南智能装备用钢、临汾型钢及合金钢等四大产业集群。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以上。
《行动计划》还提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重点推进晋南钢铁整合星原钢铁产能,积极推进长治市2022年底前出台5户钢铁企业整合方案。重点推进宝武太钢、晋钢集团、晋南钢铁、晋运钢铁、美锦钢铁等企业对省内外钢铁企业的整合重组。积极引导钢铁企业与焦化、矿山、球团、装备制造、建筑等上下游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实现节能降碳循环发展。
《行动计划》原文如下:
山西省钢铁企业改造提升2022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和省“两会”部署,根据厅党组安排,聚焦构建我省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1+2+8”工作矩阵,推进钢铁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行业现状
全省在产钢铁联合企业共24户。2021年,全省生铁产量5988.4万吨,同比下降1.6%;粗钢产量6740.7万吨,同比增长1.6%;钢材产量6173.9万吨,同比基本持平。
二、主要目标
2022年对全省24户钢铁企业开展入企服务,重点推进67个产能置换、节能改造、超低排放等项目建设,总投资761.4亿元,2022年预计完成投资258亿元。
产业结构:力争全省钢铁行业非限制类炼铁先进产能达到60%以上,炼钢先进产能达到50%以上。产品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非建筑类钢材品种占比达到30%以上。对标国际一流,重点打造1户世界先进企业,培育3-5户龙头企业,实现布局优化与集群发展,逐步形成太原不锈钢、运城汽车及工业用钢、晋东南智能装备用钢、临汾型钢及合金钢等四大产业集群。
创新发展:持续推动钢铁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构建,中高端不锈钢、碳钢关键共性技术实现突破,填补省内空白的型钢、钢管、碳钢棒线材、碳钢卷板等钢材细分品种实现规模化生产。钢铁新产品推介力度不断加大,钢材产品质量提升不断加强。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以上。
绿色低碳: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吨钢综合能耗、水耗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水平、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双下降。固废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推动装备升级改造
加快制定限制类工艺装备升级改造实施方案,有序推进用于普钢生产的1200立方米以下高炉、18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100吨以下转炉(电炉)、50吨以下合金电炉、限制类球团设备等工艺装备升级改造。2022年重点推进华鑫源钢铁1×1300立方米高炉1×100吨转炉、通才工贸2×100吨转炉1×65吨合金电炉、中升钢铁1×155吨转炉、宏达钢铁1×1350立方米高炉产能减量置换项目建设,实现炼铁241万吨、炼钢558万吨产能置换。
(二)推进企业兼并重整
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和存量产能整合,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重点推进晋南钢铁整合星原钢铁产能,积极推进长治市2022年底前出台5户钢铁企业整合方案。重点推进宝武太钢、晋钢集团、晋南钢铁、晋运钢铁、美锦钢铁等企业对省内外钢铁企业的整合重组。积极引导钢铁企业与焦化、矿山、球团、装备制造、建筑等上下游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实现节能降碳循环发展。
(三)打造重点产业链条
依托宝武太钢链主企业,积极打造特钢材料“特钢-零部件-整机装备”产业链,以“延链”、“强链”为路径,重点推动太钢不锈高端冷轧取向硅钢二期常化酸洗线等5个项目建设。依托晋南钢铁、美锦能源等链主企业,积极打造“钢-焦-化-氢”氢能产业链,以“补链”、“延链”为主要路径,重点推动晋南钢铁二期翼城基地产能置换项目、美锦能源工业高纯氢项目二期等6个项目建设。
(四)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夯实智能制造基础,加快推进钢铁企业智能化改造,通过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商用密码、数字孪生等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构建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形成专业化解决方案。推进智能制造体系、智慧工厂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并形成示范效应,通过示范引领逐步复制推广。2022年重点推进12户企业21个智能化改造项目。
(五)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2022年对2户企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建设,按照有组织、无组织和清洁运输等方面超低排放要求,完成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和备案工作。对6户企业开展烧结环冷余热回收等节能技术改造,推进11个项目建设,计划投资36.5亿元,改造完成后高炉工序能耗、转炉工序能耗达到行业标杆水平,预计每年节约能耗46.9万吨标准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各部门要充分认识钢铁行业改造提升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加快推进钢铁行业实施技术改造。各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企业技术改造工作负总责,要制定工作方案,出台相关举措,引导鼓励企业根据生产实际和工艺技术,选择最优改造措施,明确具体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及完成时限,确保清单可操作、可核查、可统计。
(二)强化政策支持。研究制定支持钢铁行业改造提升的节能、环保、安全、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强化政策间衔接配合,形成政策合力。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政策,积极推动重大战略性兼并重组,消除跨地区、跨所有制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提升产业集中度。全面落实差别化电价、阶梯水价等政策,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对优质产能、节能环保先进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三)加强动态管控。各市人民政府要加强钢铁行业技术改造项目进度管理,不断强化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提前完成技术改造,达到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指标要求的企业,在资源配置、发展规划、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对技术改造项目进度缓慢的企业,要加强督促指导,加快项目推进力度。
(四)深化入企服务。围绕“促进企业提质升级、遴选支持重点项目、实施精准帮扶服务”,全方位开展“一月一入企”全年大服务活动,通过入企服务,充分发挥技改资金在提升企业“两线”水平、培育重点产业链条、推进智能制造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支持作用,在政策支持、项目推进、要素保障等方面开展精准服务,助推企业实现提质升级高质量发展。